【报告题目】二维合成材料中的新奇物性
【报告人】冯宝杰 副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时间】2025年6月11日(周三)下午14:30 (腾讯会议:522 606 605)
【主办方】浙江光电子研究院 浙江师范大学
【线下地点】光电子研究院302报告厅(北山路285号)
【报告摘要】低维量子材料的探索和物性研究是凝聚态物理领域中的前沿问题。近年来,以石墨烯为代表的二维材料由于在纳米电子器件中巨大的应用前景而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与常见的二维层状材料不同,二维合成材料不具有层状母体材料,仅能通过分子束外延(MBE)生长的方法获得。这类材料种类丰富,可以通过人工设计原子结构来实现丰富的物性,例如二维拓扑以及多铁态。在此次报告中,我将简要介绍我们团队近年来发现的几种新型的二维合成材料,成功实现了多种重要的低维拓扑、关联和多铁态。我们利用扫描隧道显微镜、基于同步辐射光源/激光的角分辨光电子能谱等表面分析技术研究了这些材料的电子结构,并揭示了其可能的应用前景。
[1]B. Feng, et al. Nano Lett. 12, 3507 (2012).
[2]B. Feng, et al. Nat. Chem. 8, 564 (2016).
[3]J. Gao, et al. Phys. Rev. Lett. 134, 086202 (2025).
[4]J. Chen, et al. Nat. Commun. 16, 4809 (2025).
[5]Q. Zhao, et al. J. Am. Chem. Soc. (2025). doi.org/10.1021/jacs.5c06679
【报告人简介】冯宝杰,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09年7月在山东大学获得学士学位,2015年1月在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获得博士学位,2015年5月至2017年3月在日本东京大学做博士后,2017年7月至2018年8月在日本广岛大学同步辐射研究中心(HiSOR)担任助理教授,2018年9月回国,获得“国家海外人才青年项目”并全职加入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表面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主要研究领域为表面物理和低维量子材料,擅长多种材料制备及表征手段,包括分子束外延,角分辨光电子能谱以及扫描隧道显微镜等。 迄今为止,在Nature和Science子刊(16篇)、Physical Review Letters(9篇)、PNAS(2篇)、Nano Letters/ACS Nano(10篇)、Advanced Materials(6篇)、Physical Review B(12篇)等国际知名学术期刊发表80余篇学术论文,出版了3个图书章节,总引用7700余次。(谷歌学术)。2020年获北京市自然科学一等奖,2023年获北京市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支持,2020-2024连续五年入选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