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题目】在一维金属TaSe3中观测到色散激子态
【报告人】马均章 香港城市大学物理系
【时间】2023年8月23日(周三)下午14:30-15:30
【主办方】浙江光电子研究院 浙江师范大学
【线下地点】光电子研究院302报告厅(北山路285号)
【报告摘要】由于激子具有电中性以及巡游特性,使其成为潜在的信息传递媒介。传统实验中通过光学手段在半导体中激发出流动性比较差的激子,这是一种很常规的现象并且得到大量的实验和理论的研究。然而由于屏蔽效应会阻止激子态的形成,金属中大动量激子态目前仍然是难以琢磨的。这个报告中,通过角分辨光电子能谱实验,我们首次揭示了这种可移动的具有色散的束缚激子态在低维金属TaSe3中可以稳定存在,其光电子能谱存在形式表现为主价带上方出现一系列次价带。其稳定存在的原因归功于TaSe3材料的低维度、低态密度以及电声子关联作用。
参考文献: J.-Z. Ma, et al. Nature Materials 21, 423–429 (2022).
【报告人简介】马均章于2017年在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获得博士学位,师从于丁洪研究员,并且博士期间以主要负责人身份搭建了上海光源梦之线实验站,对同步辐射光源实验站有着丰富认知与经验。2017至2020年,在瑞士保罗谢勒研究所的瑞士光源从事博士后研究,主要探索拓扑材料的光电子结构。2021年以助理教授身份加入香港城市大学物理系。主要研究兴趣为拓扑材料、超导材料以及关联体系的光电子能谱表征。至今在Nature、Nature Physics、Nature Materials、Science Advances、Nature Communications、Physical Review X、Physical Review Letter、Advanced Materials、Nano Letter等国际知名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